您的位置: 產品百科 》
供熱能耗是供熱區最重要的能源消耗,占四大能源消耗的56.2%。原來的供暖系統是按面積計算熱量成本,熱量供應由家庭測量,更多的消費者支付更多,更少的熱量用戶支付更少作為標準,從節約能源和避免浪費的角度來看,電磁流量計無疑是未來發展趨勢。
區域熱成本計算系統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,即無法測量和調整,也會產生一些問題:
首先,由于用戶使用的熱量與用戶為電磁流量計支付的金額無關,用戶不會在意加熱的能耗,這抑制了用戶節約能源的積極性。
其次,由于用戶沒有加熱調節手段,無法根據自己的需要調節室內溫度。
第三,由于種種原因,供暖企業收取取暖費成為難題,使取暖企業難以正常運轉,不利于取暖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。
第四,這種收費制度不利于鼓勵供熱企業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,很容易產生壟斷掩蓋競爭力的趨勢,政策赤字覆蓋經營虧損。中國每單位供暖面積的能耗約為氣候條件相似的發達國家的三倍,達到30.7千克標準煤/建筑平方米。
如何改變供熱計量改革的困境,真正實現按需供暖和每戶充電?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完成工作:
首先,我們需要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,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。供熱是一種公共產品,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,供熱企業已成為公用事業,這決定了地方政府與人民和企業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。在供熱計量改革的過程中,政府應該真正承擔改革的責任,成為供暖改革的推動者。具體而言,地方政府根據中央政府的戰略方針,制定適合該地區供暖的政策法規,推動供暖改革的實施。
而且由于供熱改造涉及調整各個科目之間電磁流量計的利益關系,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。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,從各個方面調動資源,組織公眾參與,制定實施供暖改革的具體規則,實現供暖改革的最大效果。
第二,要積極學習國際經驗,盡快解決技術問題。德國,丹麥,法國,瑞典,芬蘭等國家在集中供熱方面代表了世界先進水平,特別是在熱用戶溫度控制的技術水平和設備方面。俄羅斯,東歐,蒙古等國家和地區原本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,集中供熱,近年來逐步加大了現有集中供熱系統的轉型,以適應經濟轉型的要求。中國可以借鑒國際經驗,解決中國現有的技術問題,探索合理的定價機制,為戶籍計量改革奠定技術基礎。
推薦產品
相關閱讀